自说自话聊拍照
为啥喜欢拍照?
喜欢奇妙的“喀嚓”一声把眼前的形形色色归为己有, 并使之成为永久的人生回顾节点; 还喜欢奇妙的“喀嚓”一声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感觉情绪加入到大千世界的客观具像中, 使之成为向人显示的个人观点。 拍照其实是一种视觉感动,其本质意义在于对生命的回顾。生命过程其实就是一连串时光瞬间的聚合过程。当时过境迁,照片上的人,物,情,景,光,色,以及各种时代,地域,文化,生活等细节仍都真实地呈现在那里,使得生命的时光温馨贴己地闪烁着。 但视觉感动需要热情,我的热情度若用温度计来测量一下的话,大概在摄氏37.9 度, 还是属低热, 不在“高烧”之列。这是因为人生途中有太多的内容需要学习体验和阅历,当然这后果就是不可能成为拍照的“师” 或 “家” 了,而将永远定格在业余爱好者之列!不过没有了追名成家的压力,可以活得更轻松简单和自由,想拍就拍,想不拍就不拍,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这是业余拍照和自由生活的快乐所在。
最喜欢拍啥?
最喜欢拍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中所有美好缤纷的情景和瞬间。人人都希望一个快乐人生, 那我就从拍照做起。人人生活不容易, 世间已有太多不入眼的事物, 所以对我而言, 养眼养心的, 增加生活快乐情绪的都是我聚焦的首选, 若具有时代, 民族和文化特点的则更是兴趣所在。通过照片展示个人情绪和思想观点, 那也是我的一种选择和记录。对于黑白和彩色照片,我更喜欢彩色照片。 之所以喜欢彩色照片, 是因为觉得照片就应该是彩色滴。因为就个人的认知而言,拍照的本质就是记录和回顾。而大千世界本是多维的,包含长短高低远近,色彩气味冷热,轻柔软糯坚硬,仁爱善良野蛮等等。所以在记录定格情景一瞬间,保留原色是拍照记录的基本要求。 当面对一张彩色照片和一张黑白照片时,彩色照片所含的信息一定要比黑白照片多得多,所以照片记录不该是一种人为抽色后的抽象。虽然很多情景抽色可以帮助渲染强化突出主题情绪,但以原色表现精简, 黑暗,落后,贫穷,压抑,惶恐, 恍惚, 焦虑,悲哀,思绪...... , 或许更是一种挑战。当然这是我处于业余水平阶段的意识, 因为很多摄影大师,尤其是拍人文的大师们大多都喜欢用黑白色调, 这是因为大师们玩的是情调和艺术, 不是普通的拍照记录,不属一个档次或范畴。
啥样的算是好照片?
摄影分有不少门类,诸如人文纪实,文史记录,新闻报道,自然风光,商业广告,商业人像,旅游地理,意识观念等等。所以依照应用的功能不同,评判照片优劣的标准也不同。对于个人非商业性质拍照而言,其功能就是记录和取悦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如同吃饭穿衣听曲, 口味眼光不同, 没有统一标准。而拍照又是项很个人化的情感活动, 作为业余爱好者, 我是低标准低要求, 若能使自己看了还想看的照片就是好照片。倘若还能使旁人也伫足看几眼的话, 则就可称为好作品啦!而当一张照片不仅具有好的独特视觉效果,同时更能激发唤起和传递给人以思想情感上的精神知觉时,我觉得那一定是一张杰出的作品! 所以我拍照首先是随着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观世角度, 随心所欲自娱自乐安安静静地去拍摄属于自己喜欢的照片, 这已足以成为生活的一种莫大快乐了。或许有一天因为天地变幻基因突变,在自留地里长出一株大众喜欢的新品种也未可知,犹如中国的毛笔宣纸水墨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画一样。哈,这当然是异想天开!
虽然认为拍照的本质是记录和回顾,但拍照图像也早已被成为一个门类的艺术品了,美其名曰:摄影。 对于艺术作品的高低优劣,各种主义都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对美的判断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两者既对立也统一。虽然对美和丑的解读,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年代都会有些不同的参数或标准,但在人类整体道德规范下的审美情趣应该仍是统一的。大众依据自身意识形态和社会劳动实践所造就的审美观念来选择与评论艺术作品,越贴近大众越受大众亲近欢迎的,则应该越是艺术的,虽然往往因话语权的关联而被上下左右。